-
李晨:改革开放以来台港澳电影研究观察
对台、港、澳地区电影的研究,是中国电影探索与研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也是构建包含台、港、澳地区电影发展史在内的宏观中国电影发展史叙述的必备环节。一九四九年以后,因为内战/冷战格局的影响,内地对于台、港、澳地区电影的讨论和研究几乎为零,两岸的隔绝与对立状况也持续了近三十年,这种僵持状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而打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开启了内地台港澳电影研究之路,也开启了台港澳文学与文化研究之......
-
周林:艺术法在中国:机遇与挑战
人人生而艺术讲到艺术的时候其实非常简单,人人生而艺术,人人皆为艺术家。一个人呱呱落地,他的本能是吸吮奶水。而当他有了自主意识,有能力抓住一只画笔的时候,面对一张白纸,他在那张纸上戳上一下,他会吃惊于最初的那一点一划——那是他第一次艺术实践,那是他第一次向这个世界表达。他一定惊诧于那破天荒的印记,那是他跟这个世界的第一次对话。实际上,艺术史可以最早追溯到距今4万年前的法国拉斯科岩洞以及西班牙的阿尔......
-
吴真:把中国作为中国来理解——二十世纪初日本新型“中国迷”的养成
一九二一年,芥川龙之介(1892-1927)初次踏上中国土地,即遭遇所有日本人在中国面临的窘状:“空气中荡漾着的浓重的尿臭”以及随时随地可见的生理排泄物,让他躲无可躲。在首站的上海豫园,芥川龙之介见到“高耸入云的中国式亭子,溢满了病态的绿色的湖面,和那斜着注入湖水里隆隆的一条小便”,他评论道:“这不仅是一幅令人备感忧郁的风景画,同时也是我们老大国辛辣的象征。”后来坐船经过浔阳江头,他见到“一个丑陋至极的......
-
张宝明:正义了也别忘记自尊
1793年冬天,法国大革命吉伦特派领导人之一的罗兰夫人在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前,在自由神像前留下了一句被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罗兰夫人以革命始,以反革命终,充分显示了革命的辩证法。回到我们的论题,自由、革命均是正义之一种,而自我尊严的丧失与对他人尊严(乃至生命)的践踏是罪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正义有很多种,有的因为其普遍性与超越性而得到普遍认同,有的是某种“局部真理......
-
孟昭连:圆凿•圜刃•铁锥筒——关于“洛阳铲”发明的质疑
一 李鸭子与洛阳铲洛阳铲是一种考古挖掘的工具,又名探铲,原来主要用于古墓的探查,后来也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洛阳铲的基本结构与平常的铲子相同,前部为铲头,后部为铲柄。其与常见铲子的不同处,除了柄要比一般的铲柄长得多,更主要表现在铲头的形状不同。平常的铲头是平的,刃呈线形,而探铲的铲头是筒状的,铲刃呈弧形。根据弧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弧度180度左右,近半圆形的,这种使用得较多;另一种称套铲,铲......
-
王金虎:卡特•G•伍德森的黑人史事业及其历史声誉
摘 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美国史学为白人种族主义史学家所支配。他们认定黑人是一个劣等种族,故在他们的美国历史著述中无视或否认黑人的历史和贡献。这种白人种族主义史学不仅对黑人的历史评价失之公允,而且阻碍了黑人争取平等进步的努力。有感于斯,作为黑人学者的卡特•G•伍德森选择了黑人史为志业,为黑人史研究和黑人史知识的普及奋斗了终生。其之所以能毕生对黑人史事业坚毅执著,是其作为一个黑人史学家所具有......
-
杜泽逊:《周易正义》文本演变及校勘问题
《周易正义》是唐代孔颖达奉敕主持纂修的《五经正义》第一种,也是在宋代汇集而成的《十三经注疏》的第一种,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典籍。从孔颖达等撰定以来,到今天学术界基本统一认定的“通行本”一清代嘉庆年间阮元在南昌刊刻的《十三经注疏》本,其间《周易正义》的文本模式和文字歧异屡经变化,清代乾嘉以来学术界已多有揭示,但对今天的读者来讲,这仍然是一个不甚了了的问题。为了更清楚地把这一问题讲明白,我们必须采......
-
王瑞来:德业文章为一代之望——周必大文集叙录
摘要:古典目录学的传统,不乏解题目录。著名的解题目录,远如宋代的《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近如清代的《四库提要》。今人也有为别集作叙录的习惯,如张舜徽先生的《清人别集叙录》、万曼先生的《唐集叙录》、祝尚书先生的《宋人文集叙录》等。不过,无论是传统的解题目录,还是今人的叙录,皆为对一部文献进行的整体概述,很少深入文献的细部加以介绍,而后者对于读者具体了解一部文献的内容似乎更有裨益。现以宋人......
-
周敏:《天堂广场》:一段纽约往事
E.B.怀特(E.B.White)在《这就是纽约》(Here is New York,1948)中把纽约比喻成一首诗歌:纽约就像一首诗:它将所有生活、所有民族和种族都压缩在一个小岛上,并为其加上韵律和内燃机的节奏。曼哈顿岛无疑是地球上最壮观的人类聚居地,数百万常住居民都能够感觉这首诗的魔力,但却无人了解它们全部的含义。二〇一一年第一次去纽约的时候,从市公共图书馆看了雪莱的手稿出来,坐在布莱恩公园(Bryant Park)的小广场,看着肤色各......
-
刘福春:加意求美的《诗帆》
《诗帆》应该是在南京最早创办的诗刊。一九三四年九月一日创刊,土星笔会编辑发行,第三卷第一期起版权页刊出编辑兼发行印刷人为汪铭竹。刊物初为半月刊,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改为月刊。每卷六期。32开,第一卷每期十二页,自第二卷起页数有所增加。一九三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诗帆》第2卷第5-6号出刊后休刊。一九三七年一月五日《诗帆》复刊,开本改为25开。一九三七年五月五日出至第3卷第5期后停刊。 《诗帆》为土星笔会同人刊物,......
-
宋战利:《兰亭序》与《临河叙》关系考辨
摘要:永和九年雅集,王羲之创作了传颂千古的名篇《兰亭序》。此外,传世的还有与会众人所作兰亭诗四十一首和孙绰序一篇。清人李文田认为《世说新语》注引之《临河叙》乃正文,而传世的《兰亭序》是后人添改。重新钩沉唐人辑录兰亭诗集的编辑顺序,可知《临河叙》实为《兰亭序》节录而成。暮春之际,中国古人有到河边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以流水洁净身体、让灾厄与疾病随水而去。魏晋时期,“上巳节”逐渐固定在每年三月初三。......
-
张重岗:影像还是历史:《幌马车之歌》的多重叙述面向
摘 要:关于光复后《幌马车之歌》相关史事的讨论,提供了观察台湾历史叙述差异性的一个案例。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叙述的政治,表现出多重的面向:其一,藤井省三对侯孝贤《悲情城市》的误读,隐藏着思理上的内在矛盾;其二,侯孝贤在电影中寻求自然法则与历史之间的张力,在艺术上拓展了叙事的可能性;其三,蓝博洲《幌马车之歌》系列的写作,以真实为第一要义,在历史还原中凸显精神的信念,使得历史呈现出了朴素而庄严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