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宝明:“新文科”之思:“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17年10月,美国希拉姆学院对学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对29个专业进行重组,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这一举措堪称“新文科”教育理念的始作俑者。“一波激起千层浪”,“新文科”在中国国内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国际教育呈现出的这种景象,究竟如何理解“新文科”,“新文科”如何“破题”,其建设的“重点”在哪?这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文科的“分分合合”......
-
张宝明:百载扶摇鹏击水 千秋述作火传薪——在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中如”读书会的致辞
按]6月25日晚,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中如读书会”2022-2023年度“以研读经典向河南大学一百一十年校庆献礼”读书活动正式开启。为此,张宝明教授做了线上致辞。这里原文呈现,以飨读者。 现场及线上的各位同仁,朋友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在周末的晚上与大家相聚,一起在这静谧神奇的云端开展对话。我们知道,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学界一直在关注因学科分类过于细致而导致的学科间壁垒的高耸森严,乃至彼此边界的牢不......
-
张宝明:“社员”之间:怎一个“同”字了得?
“社员”一词在现代汉语里意指某一特定组织的成员,特指人民公社社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首流行歌曲《社员都是向阳花》乃是对这一词语的另一注解。这里笔者所说的“社员”则是指二十世纪初以报刊为主体迅猛拔地而起的社团的组成人员。撇开林林总总的概念,我想从近来阅读到的一九三四年发表在《清华周刊》上的一则读者来信说起。 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吴宓几经辗转再度回到清华任教。当他读到那篇以“一个学生自治团体编辑......
-
张宝明:人文的说道
当下关于对人文冷遇的抱怨或说鸣不平每每见诸报端,诸如若任其萎缩社会将付出惨痛代价之类的说法不绝于耳。这些文章多数是站在人文有什么用的立场上为其辩护的。于是,历数甚至如数(家珍)人文在中外无能例外的功用成为这些作者的根本立足点。在笔者看来,这种按常规套路以用攻用的做法其实很不讨巧。要知道,就“用”尤其是实用或说急功近利之意义上的直接运用而言,人文学的实用寥寥。在很多时候,捉襟见肘不说,甚至连一块......
-
张宝明:陈仲甫——来自独秀山的一块“硬料”
回眸百年,中共党史上有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放眼今朝,更有壮志凌云的时代新骄。风流并不总被雨打风吹去,总有一种情怀让人魂牵,总有一种胸怀让人梦绕。这里我们讲述的是陈独秀多彩故事,呈现的是他的家国情怀。如若从其生平中凝出一联,正可谓:“岱宗巅峰苍松劲,独秀山上顽石坚。”如若再从其历史存在中拟出横批,那就是:“百年独秀”。——题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讲党的历史,就不能不提我党的早期领导人......
-
张宝明:灵魂膨胀的解药何处寻?
人类的欲望一直是思想史上一个咀嚼不透的学术话题。面对饕餮般贪婪膨胀的欲望、穷奇般深不可测的欲壑,人文学者曾给出各种各样的泻药或说解药。但晦涩与幽暗的灵魂总处于灰色、模糊的难解地带,于是也便有了一代又一代穷追不舍的质问与寻绎。从古希腊开始,哲学家就将灵魂的欲望视为毒蛇一般的孽障,于是也就有了行走在理智与激情之间之疗救的言说。就这一带有元命题性质的痛点而言,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紧张和焦虑是最为直观和立......
-
艾翔:笑的时代规范性——对1970年代小说《较量》的一种解读
内容摘要:以较受忽视的情节元素“笑”为视角,结合国内外相关社会学、心理学著作,对一九七〇年代引起轰动的小说《较量》进行分析。通过江海涛的笑和黄建安的不笑揭示出这一行为蕴含的身份识别尤其是革命领导权的暗示,通过丁锦辉的被笑与马全福的被笑发掘出作为权利的“被笑”,以及引入宣传策略而更新的待改造人物的塑造方式,呈现出笑中暗藏的正面、反面及二者之间的人物的转换机制;最后通过对小说中俗语使用情况的分析,......
-
祝晓风:作为知识生产的学术论文写作
本文原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3月19日 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而知识的创造是最激动人心的。伯兰特•罗素曾说,是如此三样东西支持了他的一生: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和伟大的爱情。深受罗素影响的王小波也曾说,人的大脑是用来感受至高幸福的器官,这种幸福就来自于追求知识和智慧的快乐。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把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用于写诗、作画、谱曲,用于研究数学定理、思......
-
张宝明:“德先生”“赛先生”和“修先生”
很荣幸来到北京大学做这个讲座。我来自另一个百年老校河南大学,我们的校歌中有一句歌词是“民主是式,科学允张”,曾被认为是北京大学校歌的《燕园情》里也有一句“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被五四先贤牢牢捆绑在一起,作“并重”式的膜拜。一、破题:为何是他俩那么,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偏偏是“德先生”与“赛先生”他俩呢?1919年新文化运动高潮之后,《新青年》这个“精神......
-
袁济喜:生也有涯,无涯惟智 ——《黄保真文集》读后
书评 袁济喜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黄保真文集》读后收到海南师大周泉根教授寄来的《黄保真文集》,翻阅其中熟悉的文章,沉寂多年的记忆,瞬间奔涌而出。那些文章承载着岁月的风云,印刻着黄先生的人格精神,历历在目,难以忘记。正如《文心雕龙》中所咏叹的:“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这本书中的许多文章,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中华民族启蒙年代,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成为那个时代的......
-
郭英剑 :《你好,李焕英》:一种最世俗化的解读
一、影片的优劣之处 前几天去看了《你好,李焕英》,觉得很不错。看到有人在论好坏。也有人问我的观点,要我说出个好坏来。我说,她最好的地方大家有目共睹,就是真诚。导演拍得真诚,演员演得真诚,大家看得投入,各有自己的代入感。因此,很好! 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地方,因真诚而出的一部贺岁片,看看就好了,非要对影片做出什么艺术上的评价,实在没有必要。从很专业的角度去评价她,那是专业人士的工作,对于我们这些普......
-
荣新江:《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序
区域社会史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不过宋代以前由于地方史料较少,所以一般来说是很难做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然而,地域社会史研究是推动史学进步的一个有力视角,唐史研究也不可或缺。早在一九九七年,日本京都大学爱宕元教授就汇集自己有关论文合集为《唐代地域社会史研究》;日本唐代史研究会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一九九九年编辑出版的唐代史研究会报告集第八集,即为《东亚史上的国家与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