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未来的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诠释与历史叙事”——全国青年学人论坛会议手册(11)
...
-
“面向未来的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诠释与历史叙事” 全国青年学人论坛在我校召开
4月26日—27日,“面向未来的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诠释与历史叙事”全国青年学人论坛在我校郑州龙子湖校区友兰学堂北楼B102室召开。会议由我校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与河南省历史学会、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院、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此次论坛汇聚了澳门大学孙江教授、复旦大学马建标教授、东北师范大学谢乃和教授等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诠释与历史叙事积极开展对话和交流。......
-
《人文》1—6卷总目(后附征稿启事)
人文 第一卷 目录《人文》缘起叶嘉莹 为什么讲诗要从《古诗十九首》开始 迦陵学舍池田知久 近代日本的中国哲学研究陈勋武 世界主义,规范的人类共同体与文化宽容梁 工 《新编剑桥圣经史》翻译与研究札记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对 话张宝明 赵 牧 人文学科:行走在路上 ——人文学科的困境与选择张洁宇 “热风”的温度 ——鲁迅在一九一九孟庆澍 “五四”前夕知识界的孔教讨论 ——以《甲寅》和《新青年》为例刘增人 ......
-
人文语义学再出新成果:“人文语义学的多维视野”系列论文在《天津社会科学》刊发
天津社会科学 》2025年第2期目录...
-
“面向未来的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诠释与历史叙事”——全国青年论坛征稿(1号通知)
“面向未来的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诠释与历史叙事”——全国青年论坛征稿(1号通知)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文本建构中的话语诠释与历史叙事焕发了新的活力。话语与叙事,如同紧密交织的经纬线,贯穿于历史的长河。对话语的精准洞察,能够拨开层层迷雾,揭示事件与人物背后的深层逻辑;对叙事的深度剖析,则如同开启一扇扇通往古人思想殿堂的大门,让尘封的观念、意图与诉求焕发光彩。为搭建全国青年学子交流切磋的优质平台,......
-
张宝明 丨 古典学·语文学·语义学——人文史视阈中的学科建构
古典学·语文学·语义学——人文史视阈中的学科建构从人文史的视角出发,无论是古典学还是语文学以及语义学(以下简称“三学”),都可以说是一门立足经典、关乎交叉与有机整全的学科。从古典学(classics或classical history)的立意来看,它是对具有原创思想价值的古传经典进行阐释,涵盖了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考古学、法学、伦理学、逻辑学等具有人文乃至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研究领域。古典学肇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
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再出标志性成果| 张宝明等著:《人文语义学导论》
❖ 《人文语义学导论》张宝明等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编辑推荐1、本书进一步推动“人文语义学”这一学术命题的深入寻绎,进一步完善“人文语义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2、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它不仅深入阐述人文语义学的内涵和外延,对于从事文史哲以及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习意义。内容简介人文语义学是以关键词为依托,以观念词为寻绎对象,探寻从概念到观念之起源、......
-
王锐 丨 陈寅恪论清末变法运动
作者深入探讨了陈寅恪对清末变法运动的见解。陈寅恪认为变法运动包含稳健与激进两种改革思路,批评康有为的激进改革缺乏政治经验。陈寅恪将晚清与唐代的剧烈社会变革相比较,强调政治意识形态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因而陈寅恪对晚清政治人物如慈禧太后、李鸿章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们未能有效应对国家危机。总之,作者认为陈寅恪强调,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以适应中国的社会和政治传统,意在从历史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线索,其对近代中国变革的思考是深刻的。...
-
“语境和语义的力量:影响百年中国的关键词”学术研讨会
语境和语义的力量: 影响百年中国的关键词学术研讨会2024年6月29日(星期六)08:30-18:30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4号楼会议介绍百余年来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是在东西方哲学和思想两种传统接触、融合和转化中形成的,已有的旧关键词被重新审查和转化,外来的新关键词大量涌入,既相互批评和竞争,又相互吸取和融合,呈现出开放包容的多元思想文化空间。近代中国的“关键词”广义上属于新术语、新名词、新概念、新观念和新思想的一部分,......
-
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推出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关键词分析报告》
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推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关键词分析报告》为了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和交叉学科建设,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前沿的探索,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自2020年起开始致力于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其中人文社科关键词研究逐渐成为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研院组织团队在2021年、2022年连续发布学术关键词分析报告,并将其中的部分内容刊登于《人文》集刊,得到学界同仁的广泛认可与......
-
人文语义学的限度及其可能性
20世纪末以来,思想史研究范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繁荣景象。在自主知识体系成为学界热词的当下,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同仁开始了关于人文语义学实践路径的尝试。与“新文科”的种种探索一样,这还是起步阶段的一项问路之举。不揣冒昧,在这里我本人更想以投石问路的心态求助于方家。鉴于学科方向和路径繁多,我这里只选择洛夫乔伊的观念史路径、斯金纳的思想史路径作为“两岸青山”。二者有着普遍与特殊、必然与偶然之关系......
-
一门关乎人类语际书写的知识体系 | “人文语义学:跨学科的人文学术实践”圆桌会议
语言的意义根植于语际交往之中,考察人类的语际书写也需将其置于日常生活的语际交往中,才能探察语词的意义和观念的空间。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写道:“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