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 其他学术信息 正文

其他学术信息

人文论坛|二〇二一年中国人文社科学术关键词分析报告(十一)考古学研究

 2022-09-05 19:04

热词

为了量化分析二〇二一年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数据为基础反映重点研究领域的现状和新趋势,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思享学术评价团队撰写《二〇二一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关键词分析报告》,聚焦二〇二一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热点关键词。报告采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整理二〇二一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所收录的相关研究论文,通过文献导入、信息单元抽取(关键词)、共现矩阵构建、利用相似度计算进行共词与聚类分析,挖掘文本数据,可视化解读学术研究热点词。此次刊发《二〇二一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关键词分析报告》中的部分内容,为当前学界提供参考。

考古学研究

二〇二一年是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厚植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是中国考古学的初心和使命。“三星堆”等一系列考古新成果的出现,推动考古学研究不断发展。在考古学文化方面,“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石家河文化”等是高频关键词;研究年代方面,“新石器时代”“春秋晚期”“唐代”等是研究重点时期;新出文献与器物方面,“青铜器”“清华简”“墓志”等均为学界备受关注的关键词;发掘简报则是考古发掘最主要的成果发布形式。

发掘简报是考古资料公布的基本手段和形式。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考古发掘成果,是考古学的基础性资料、原创性成果,具有永久性学术价值,“发掘简报”成为学术研究中的重点关键词,体现了考古工作的不断拓展,相关的关键词包括“发掘报告”“文物考古”等。

从研究年代看,“新石器时代”成为研究热点时期。新石器时代是石器时代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时期,持续受到学界关注。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文化之一。一九二一年,仰韶遗址的发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经过百年探索,仰韶文化的重要性已被初步揭示。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广泛,时间跨度最长达两千余年,二〇二一年,“仰韶文化”成为该年度当之无愧的高频关键词,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包括“二里头文化”“石家河文化”“文明起源”“夏文化”等。

从出土器物研究看,“青铜器”是研究的热点关键词。青铜器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象征着早期社会的权力与地位,学界从器物本身着眼,分析其合金成分、金相分析、冶炼技术、铜料来源,并探讨其形制、纹饰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不仅对新挖掘出来的青铜器进行分析,而且对馆藏青铜器进行了公布与考述,本年度与“青铜器”相关研究的关键词包括“铜器铭文”“类型学”“铸造工艺”。其中,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中收获颇丰,众多出土文物中,尤以青铜器引人关注。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器真实反映了三星堆文明的独特性、区域文明之间的交融性及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质,验证了中国古代文明多元性、广泛性和开放性的认识,体现了饶宗颐先生倡导甲骨文、田野考古与传世文献并重的“三重证据法”。

从新出文献看,“清华简”“墓志”是近年来考古学与中国史研究共同关注的重点词。清华简与墓志是史家弥补正史之阙的重要资料。其中“墓志”及相关关键词包括“墓葬”“墓志铭”“砖室墓”“墓葬形制”“出土文献”等。

除此之外,“敦煌”“文化交流”“文化认同”“大运河”也是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共同关注的关键词。自一九〇〇年至今,敦煌藏经洞发现已历经一百二十余年,敦煌学研究逐渐成为跨领域、跨学科的国际性显学。学界结合敦煌出土文书,拓展了艺术史、社会史、民族史、宗教史等研究内容。该年度与“敦煌”相关的关键词包括“壁画”“吐蕃”“莫高窟”“敦煌石窟”“敦煌文书”等,研究更注重对敦煌文化价值的探讨。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该年度关于大运河的研究主要与文化遗产关联,保护并传承好大运河文化有其现实必要性。“大运河”成为二〇二一年学术研究重点关注的词,相关主题词包括“运河”“中国化”“遗产保护”等。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化交流”包括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实体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同时文化交流的多样性促使研究呈现多元化倾向,又涉及“文化认同”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因此更成为加强各民族间文化沟通、增强文化互信、扩大文化认同的纽带与桥梁。

从研究机构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等保持其一贯的学科优势。我国考古学领域知名学者,如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宋国定、中国人民大学韩建业、陈胜前,以及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延祥等是该年度考古学研究的高产学者。

百年考古,见证着学者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学术历程,以及追溯中华文明起源、探寻中华文化演进的努力。考古学在学术史回顾、理论方法探讨、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一,关注多学科交叉的运用,包括碳十四测年、人骨考古、动植物考古、古DNA分析、同位素分析、残留物分析、成分与工艺研究和腹土寄生虫检测等。二,探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引入地层学、类型学理论与方法,并在考古实践中不断深化。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学科交叉融合成为趋势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正在逐步建立,并将持续关注人类历史、文明演进以及和社会发展等相关研究。

(执笔:杨子怡)

作者|闵祥鹏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教授伊妍雪,殷佳佳,郭雨欣,李卓为,成雅昕,吴苏洪,唐静琰,余姝毅,郭文琦 ,杨雨晴,杨子怡,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思享学术评价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