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 中如读书会 正文

中如读书会

以冯时《中国古代的天文和人文》 为中心

 2023-06-14 18:54

 

01

研读文本

冯时《中国古代的天文和人文》

02

领读人

桓占伟 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

03

主持人

陈会亮 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




04

时间

2023年1月1日

19:00-21:00

05

地点

腾讯会议:628 469 791

06

主办方

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





文化源于先人们对天人关系的理解,人类观测天文的活动以及由此建立的天地、天人关系,便是文化产生的基石。原始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的建立乃是构筑古代知识体系的基础,因而也是创造文明的基础。对中国古人而言,空间的测量不仅具有决定时间的意义,传统的空间观念本身便蕴含着传统的政治观和地理观。古代时空观直接导致了传统认知方式的确立,对它的探究关乎古代政治史、宗教史、哲学史和科学史的研究。


   

1月1日晚,伴随着新年的脚步,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中如读书会”第18期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冯时《中国古代的天文和人文》为研读对象,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桓占伟教授担任领读,高研院陈会亮老师主持读书会。

桓老师围绕冯先生大作的学术价值、书名来源、主要内容、创新点和重大突破等问题进行讲解。桓老师高度评价了该书的学术价值,指出冯时先生独具慧眼,以天才的想象力,结合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纵横对比,旁征博引,破译了濮阳西水坡45号墓所体现的上古天文内涵;同时,他对上古时空观念的发展做出了系统的梳理,并就其中的关键点开展了深入考证,提出了诸多富有启发性的新观点、新认识;当然,该书也是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典范之作,涉及天文学、考古学、数学、伦理学等复杂的领域,内容翔实,论证严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创新性极强。

该书书名中的“天文”和“人文”,来源于《周易·贲卦·彖传》的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意指刚柔交错或阴阳迭运,所描述的是天文星象的回转变化。星象运行位置的变化不仅可以象征阴阳的转换,同时更预示着时间的流转。历史上对什么是“人文”,有不同的认识,冯时先生指出,人有文德则德容昭显,其犹以文绘饰之而掩其质;社会有制度礼仪则秩序井然,其犹以文绘饰之而掩其野。对人类社会之绘饰错画为人文,所指乃人之形上思想与社会制度。冯先生指出,天文学对传统的时空观、政治观、宗教观、哲学观、科学观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也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祭祀、丧葬礼仪和典章名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该书的宗旨就是从天文考古学的角度探讨上古宇宙观,并着重研究古代天文对人文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天文和人文》从古代天文学研究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天文对人文的影响,主要涉及宗教、礼仪、哲学和科学等方面。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为论时空,主要论述中国古代空间和时间概念体系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为礼天与祭祖,重点对上帝与人祖、帝廷的建构、以组配天、夏社研究等问题的探讨,厘清了中国古代礼天与祭祖及天文学与王权政治的密切关联。第三章为封禅文化研究,由新石器时代、殷代的天地崇拜入手,着重讨论封禅文化的缘起、新莽玉碟研究、封禅礼仪的演变等问题。第四章为古代天文学与古典哲学,重点谈论了“太一”的观念,并且深入阐述儒家道德思想中的“文”“德”“孝”“信”与天文学的内在关联。第五章为古代天文学与古典数学。作者认为红山文化圜丘与方圆遗迹为探索中国早期数学史的研究创造了条件,通过对红山文化圜丘与根号二的原始表达式、红山文化方丘与勾股定理的证明和红山文化圜丘、方丘的综合分析与圆周率等问题的考察,论证了古代天文对古典数学的深入影响。

桓老师总结了该书的两大突破。其一是厘清上古时空概念体系的发展。正是时空概念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上古中华文明的发展基础,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化,不仅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其二是作者对地下的星空——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研究。濮阳西水坡45号墓距今大约6500年,由四个彼此关联的部分组成,自北而南呈等间距分布在一条子午线上。在对墓中出土的遗迹作天文学分析后,冯先生发现墓中几乎所有的遗存都能用天文学观点加以解释,这对探索中国天文学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冯先生通过对严谨的星象体制、原始的宇宙理论、完整的四时观念等问题的考证,从历史细节入手,深入阐述了45号墓呈现的天文学意义。

最后,桓老师归纳了该书的三大突破性贡献。一是以器体道,对物质遗存开展精神考古。冯时先生从物质遗存入手,对物质遗存所蕴含着的文化观念做了精彩的阐释,这种根据物质遗存去复原文化观念研究路径非常值得参考。二是“一即一切”,从考古文献碎片入手,突入跨学科的自由之境,研究涉及时空概念、宇宙体系、早期宗教观念等众多维度。三是观照天人,开辟了上古天文与人文研究的新空间。天人关系是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核心密码,冯时先生深入探讨了天文对政治、祭祀、宗教、军事、道德伦理等人文范畴的关联,开辟了学术研究的新空间。

在讲座结尾,陈老师针对桓教授的领读谈了自己的体会,读书会圆满结束。

(文学院 吴月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