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人文语义学 正文

人文语义学

中国社会学的重建逻辑

 2025-10-14 11:49

中国社会学的重建逻辑


图片


01
主讲人

周晓虹 教授

02

主持人

张宝明  教授

03
时间

2025年10月24日

14:30—16:30

04
地点

河南大学郑州校区

友兰学堂南楼A座102室

05
主讲人简介

周晓虹,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曾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2008-2017)、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2016)、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2014-2016)、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2014-2020)、国务院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10-2020)。著有《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1998)、《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2002)、《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研究》(2012;英文版2016)、《理论的邂逅》(2014)、《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2015;英文版2020)、《中国体验》(主编,2017;英文版2017)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心理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06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后果和回应形式,重建中的中国社会学在党和国家的形塑下,借鉴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应对中国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出现的问题,在为这场大变迁做出智力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尚待系统化但初具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进一步而言,如果说国家形塑、社会需求和西方影响的交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学重建的实然逻辑,那么其应然的逻辑还不能缺少中国文化传统的向度。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将传统带回中国社会学,是实现本土化或中国化、赋予社会学以中国文化性格,构建一种自主化的知识体系的必由之路。

07
主办方

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