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 其他学术信息 正文

其他学术信息

中国史研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关键词分析报告(五)

 2025-02-01 09:28
为了量化分析二〇二三年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数据为基础反映重点研究领域的现状和新趋势,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思享学术评价团队撰写《二〇二三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关键词分析报告》,聚焦二O二三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热点关键词。报告采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整理二O二三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所收录的相关研究论文,通过文献导入、信息单元抽取(关键词)、共现矩阵构建、利用相似度计算进行共词与聚类分析,挖掘文本数据,可视化解读学术研究热点词。


中国史研究



二〇二三年度,中国史研究回归学术、走向专精,本部分共整理核心论文7104篇进行分析。中国史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断代史方面,“清代”“宋代”“明代”为热点研究时段;“梁启超”“蒋介石”为二〇二三年研究热门人物,“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为最热研究专题,“中华民族共同体”“大一统”“历史书写”“文化认同”等是重要的研究视角,“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唯物史观”为史学理论研究热点,“新疆”“吐蕃”“云南”“徽州”是区域研究热词,出土文献研究热点词汇为“墓志”。



图片

二〇二三年中国史研究热点



与以往断代史研究热点不同,二〇二三年度,断代史研究领域打破了“详近略古”的趋势,“宋代”研究超过“明代”研究,成为断代史领域研究的第二热门朝代,而“民国”只位居第四,根据统计数据,断代史关键词热度依次为:清代、宋代、明代、民国、唐代、汉代、元代、魏晋南北朝、辽代、金代、先秦、五代。从中也可以看出,对大一统王朝的学术关注远超短期分裂政权。
“中国共产党”为二〇二三年中国史研究专题最热词汇。在二〇二二年国家正式设立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之后,这一领域成为了学界研究的焦点,标志着中共党史研究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二〇二三年,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得以延续,更呈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中国共产党”继续成为热门研究专题,中共党史研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研究空间。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研究不仅关乎对过去苦难与辉煌的深刻记忆,更是启迪当下、照亮未来的重要源泉。二〇二三年,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余温犹在,学界对抗日战争的研究与讨论呈现出持续的热度,其研究深度与广度均达到了新的高度。围绕“抗日战争”这一关键词,学界针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与建设、民众动员与参与、战时经济与军队建设、日本侵华新史料的披露等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值得注意的是,区域抗战史的研究趋势在这一年得到进一步强化。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作为一门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其核心——唯物史观,自诞生之日起,便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二〇二三年,学界对这一史学理论的探讨进一步深化,认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是重要研究议题,“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式现代化”等关键词被频频提及。二〇二三年对唯物史观的研究尤为突出其中国化的特色,学界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背后的历史逻辑和理论依据。
“墓志”作为二〇二三年出土文献研究方面的热门关键词,与“墓葬”息息相关。墓志不仅记录了逝者的信息,更是一部浓缩的古代中国社会史,为历史研究直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填补历史空白,校正史书记载。“墓志”持续成为历史学研究的热点,更凸显了学界对这一领域的关注。陕西作为出土墓志最为丰富的地区,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成为墓志研究的重要研究机构。
传世文献研究方面,“《史记》”“《汉书》”“《左传》”“《春秋》”等持续成为研究热点。《史记》,司马迁所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〇二三年,学界对《史记》的研究继续深化,利用新发现的文献资料,如简牍、帛书,对《史记》的文本进行精细校勘,试图还原其更接近原著的面貌,此外,学界重点关注《史记》文献中的“大一统”观念,因此,与“《史记》”相关的关键词也包括“大一统”“历史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而“司马迁”等历史人物继续成为研究热点。
区域研究方面,“新疆”“吐蕃”“上海”“云南”“徽州”“敦煌”“西藏”“台湾”“丝绸之路”等为二〇二三年中国史研究的重要地名词汇。新疆作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和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其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疆史研究史料拓展至档案、文书、信札、墓志、游记等,且学界愈发关注蒙文、藏文、满文、于阗文等少数民族语言文献资料以及俄语、法语、德语等小语种文献的发掘。
历史人物研究方面,二〇二三年是梁启超诞辰一五〇周年,“梁启超”研究热度持续上升,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梁启超的思想深度与广度,以及他在政治、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卓越贡献,使得他成为研究中国近代转型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围绕“梁启超与中国的近代转型”这一议题,学界展开热烈讨论,探讨跨学科视域下的梁启超思想研究,文明互鉴视域下的梁启超思想研究,梁启超的“新民”思想研究,梁启超的家国情怀、家风家教研究,清末民初思想转型研究等主题,这些不仅是一次对历史人物的回顾,更是对一个时代精神和文化转型的深入剖析。此外,中共党史研究中,“蒋介石”“毛泽东”由于在历史中的特殊地位,成为学界重要研究的历史人物。
从机构署名来看,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和国学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等成为本年度成果产出的主要研究机构。西北大学王子今、兰州大学郑炳林、华东师范大学李磊、敦煌研究院杨富学、美国罗文大学王晴佳等成为本年度高产作者。
总之,二〇二三年中国史研究保持了既往的学科传统,传统议题进一步深化,同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特点明显,研究理论与方法不断创新,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呈现百花齐放的特征。未来,中国史研究将紧扣时代主题,回应时代关切。“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史研究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执笔:成雅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