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观背景下,“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中谈到,世界各国应“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而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历史学尤其是世界史学科,无疑在促进世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与共生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2023年,我们对该领域1058篇代表性学术期刊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数据显示,区域国别史研究仍然是世界史学科选题的最主要视角,其中东亚史、美国史、英国史在文章数量方面仍然保持突出优势,紧随其后的法国史、俄国史、德国史、中东史,以及基于此延伸出的跨国-跨区域互动研究,都不乏学人的关注。主题上,既有“经济贸易”“政治治理”“文化交流”等老议题的新诠释,也有对“科技”“情感”“环境”“空间”“图像”等新视角的再充实。对于比较研究的应用和中外关系史的重视,则反映了中国学界建立自主的世界史知识体系的学术愿景,即既能打破西方中心论,又能发挥中国学者的优势,把中国文明带入世界史研究。此外,对于史学叙事和历史书写自身发展的梳理反思,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的世界史学科不断自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一环。例如,“马克思主义史学”、“全球史”、“跨国史”、“冷战”、“民族主义”、“现代化”、“历史书写”、“丝绸之路”都属于2023年世界史学界的研究热点关键词。
在教育部公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区域国别学”被增设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如果说,世界历史学科是以民族国家为中心,而区域国别学是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传统价值的世界性表达作为终极价值,那么长期以来世界史学人在区域国别史研究领域的深耕,正是“从学理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文明形态进行诠释与建设,以体现学者对国家与民族的担当”的明证。

东亚史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