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 其他学术信息 正文

其他学术信息

张宝明教授做客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讲座

 2019-10-10 21:15


 2019年9月26日(星期四)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系列讲座第476讲“对峙的意义:‘新青年派’与‘学衡派’文化论争的世纪回眸”在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进行。本次讲座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宝明教授主讲,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瞿骏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张宝明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派”和“学衡派”两大文化阵营的成员构成和文化主张。接下来,张教授围绕“新青年派”与“学衡派”文化论争的源起、文化论争中的三个“观测点”(“评文学”、“论学风”、“谈教育”)、此次文化论争的意义等主题展开讲座。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张宝明教授指出挑起影响深远的“文白之争”并非《新青年》杂志创办的初衷,而得缘于刊物主持者陈独秀与留美学生等写作群体的联合,尤其是与胡适的邂逅,直接引发新文学的讨论。

 在第二部分,张教授分别从“评文学”“论学风”“谈教育”三个“观测点”切入,具体分析“新青年派‘和’学衡派”的文化主张及其歧异,认为大致可将“新青年派”视为一个“知识群体”,而“学衡派”则为“文化群体”。

 在第三部分,张教授指出两个文化群体的思想交锋尽管在时间、空间、支点上存在错位,但却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上难得而“必要的张力”。面对思想文化上创新和守成的命题,我们恰可从这种张力上汲取原初的动力,进而驱除“最科学”和“最人文”的极端取向。

 随后,瞿骏教授对主讲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讲座最后,现场的部分同学就“新青年派”和“学衡派”各自阵营中人在教育背景、文化取向上的差异及陈独秀等人的“法兰西情结”等问题与张宝明教授互动。讲座在积极的交流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