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新闻资讯 正文

新闻资讯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关键词分析报告(一)

 2025-01-26 09:35
为了量化分析二〇二三年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数据为基础反映重点研究领域的现状和新趋势,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思享学术评价团队撰写《二〇二三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关键词分析报告》,聚焦二O二三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热点关键词。报告采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整理二O二三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所收录的相关研究论文,通过文献导入、信息单元抽取(关键词)、共现矩阵构建、利用相似度计算进行共词与聚类分析,挖掘文本数据,可视化解读学术研究热点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共计产生了12143篇代表性文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紧密围绕“新时代”背景展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议题。“中国共产党”为研究的中心主体,学界坚持守正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探讨了“两个结合”“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毛泽东”“《资本论》”“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关键词。


图片

二〇二三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热点


“新时代”为热点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界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斗争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等关键词开展研究。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8年关于“新时代”的研究进入研究顶峰,主要聚焦于内涵、特征、依据、标志、意义等方面,在此之后,以“新时代”为关键的文章数量逐年下降,且就其作用来看,其更主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背景框架,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提供时代指引和问题方向,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2023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与中国式现代化密切相关的关键词有“现代化”“共同富裕”“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马克思主义”等。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报告,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其一经提出,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陡增,在2023年达到研究数量顶峰,其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基本原则、理论渊源、根本逻辑、实践路径、中西比较多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进行学术化与理论化研究。其作为中国发展的核心议题,其在未来的研究中也依然会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
“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主体。中国共产党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核心主体,具有历史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以中国共产党为关键词的文章,其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一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何可能。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历史主动精神”等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密切关联的关键词展开研究,探索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逻辑;二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何以可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大党独有难题”的新命题,其解决重在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给出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第二个答案,习近平进一步提出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学界从其历史进程、两个答案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等方面展开研究。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的成果与路径,主要集中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词汇,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取得重大成果,研究者们着重探讨了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关键词。首先,重视理论体系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重大论述在学界引起了关注,紧紧围绕“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科学体系”“世界观”“方法论”这些关键词展开研究。再者,关于文化方面的创新是2023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突出特征,主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关键词展开。从“两个结合”到“习近平文化思想”再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界紧紧围绕这些核心命题展开研究,把握时代发展的前沿问题。
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关于经典文本的热点关键词为“《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为经典理论、概念范畴以及经典著作的原理性解读或历史性考察,“辩证法”“黑格尔”“资本主义”“异化劳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关键词在马克思的经典理论视域中展开研究,二是为现实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逻辑是人的逻辑,与“资本逻辑”“资本论”等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等方面。关于经典人物研究的热点关键词有“马克思”“毛泽东”。马克思作为第一小提琴手,其文本、思想、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常态热点。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学界结合当下“中国式现代化”新论断,从“延安时期”等历史阶段、“调查研究”“群众路线”等工作方法、“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
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数字技术”等是2023年社会发展现实研究热点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与“高质量发展”相关的关键词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等,其都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农村问题一直是党中央持续关注的问题,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以“乡村振兴”为关键词的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3年乡村振兴的研究点主要集中于“数字乡村”“数字治理”“农业现代化”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数字何以赋能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也成为学界关注的要点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与数字生产要素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特征,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在2024年“数字技术”“新质生产力”即可能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研究方面的热点关键词。与之密切相关的关键词有“伟大建党精神”“意识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等关键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代四个维度。一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探究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二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例如,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实现“数字赋能”等。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探究其历史叙事、演进历程与基本经验,为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价值。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新使命与新要求,为中国式现代化蓄势赋能,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机构与学者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华东师范大学齐卫平教授是今年发文量较多的学者。
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将继续深化和拓展。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对于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实际深度融合,将产生更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于经典理论的再解读和现代化应用,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将面临更多元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这也将为理论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执笔:伊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