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通知公告 正文

通知公告

我院举办“农耕文明与国家治理”线上云谈

 2020-06-16 11:28

由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农耕文明与国家治理”举办的线上云谈6月14日开讲,由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樊志民教授主讲“黄河与中华农业文明史”,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军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的卢勇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乙丹教授、华南农业大学赵艳萍副教授参与专题讨论,线上讨论由闵祥鹏教授主持。

樊志民教授以农业史为视角,从黄河的自然河义项、黄河农业与中国历史、黄河与中国农业文明发祥、黄河农耕文明与夏商周三代、黄河农耕文明与民族文化基因等多个角度,重新解读与解构黄河文明的发祥与演变,着重强调了农耕社会盛世治理的国家借鉴意义。

结合樊志民教授的演讲,四位学者进行专题讨论。李军教授以“灾害、文明与农耕社会治理”为主题,分析了文明产生中灾害、环境的影响,及推动文明演进的历史价值,尤其分析了农耕文明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复杂关系。卢勇教授以“人水整体论与生态文明史观的再认识”为主题,重新强调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尤其是在传统农业社会,它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更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治理。并结合自身研究,探讨了水利与国家兴衰的关系,认为当前应强调辩证统一的人—水整体论意识,以全新的生态史视角审视黄河流域、黄河文明复兴的重要意义。杨乙丹教授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生态理念的塑造——以淤地坝为例”为主题,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生态理念与生存智慧。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兼具淤地造田之效,是一种独具特色、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方式。杨教授认为淤地坝等工程措施,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黄河生态理念的体现,这一理念也是中华文明或者黄河文明不中断的根本之一。赵艳萍副教授“黄河文明生态意识与农耕社会”为主题,分析了农耕与黄河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了黄河文明千年延续的农耕社会形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此次线上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百余位参与者的关注,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网上纷纷留言、提问,从全球史视域下生态观念的演变,到史学研究现实主义的诉求,以及农业文明发展的趋势与未来等,与会专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